今天是我国第7个扶贫日,
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从2000年我国贫困人口比例为49.8%,
到去年降至0.6%,
这组数字的变化,
堪称人间奇迹,
也是为全球减贫贡献伟力的中国实践。
▲2000-2019年我国贫困人口比例,按国家贫困线衡量的(占人口的百分比),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
广州精准施策,
以“绣花”精神“绣”出广州答卷。
今年1-8月底,
广州市投入帮扶资金25.53亿元,
毕节、黔南未出列贫困县、村达到摘帽退出条件;
梅州、清远477个贫困村及其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
成绩的背后,是广州的担当与责任。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锁广州
精准点亮贫困村脱贫奔康路的“密码”。
产业帮扶 点亮致富快车道
??毕节市赫章县铁匠乡
这里位于大山深处,
土地上大多布满石头,
广州帮扶赫章花卉育种育苗基地建立后,
引进北海道薰衣草、芝樱等多个鲜花品种,
这个向高价值链延伸的“芳香产业”项目,
切切实实地带动了产业发展、农户增收。
▲赫章花卉基地芳香满园。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玉许乡
曾经,
村里人找工作总要去县城,
如今,
藏香猪变成了致富的“金猪”,
雪山融水变成了天然冰川富硒矿泉水,
阳光资源变成了“阳光收入”,
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玉许乡的美丽自然风光。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
曾经,
这里是离周围四个城区均较远,
交通不便、配套不完善的“四不靠”地带,
如今,
蝶变成了产业新城、当地“聚宝盆”,
年轻人招得进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产业新城的“蝶变”。
??清远连州丰阳镇
两年多以前,
这里是一座年久未修、
破败不堪、被村民用来圈养家禽的古宅,
经过保护性开发后,
转型为“粤北最美民宿”,
成为了“网红”打卡点。
不仅如此,
扶贫工作对还在民宿周围开发了
系列新农村生态旅游产业,
而其部分运营收益用于
大病、助学、发展生产、脱贫等项目,
成为当地“永不撤走的扶贫产业”。
▲古香古色的“大夫第”民宿。
易地扶贫 挪出“穷窝窝”迈向新生活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
曾经,
这里毕节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如今,
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幼有所托……
社区安置居民对这个新家更有归宿感了,
就业、养老、托儿、教育、医疗……
在家门口就能解决。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教育帮扶点亮贫寒学子人生灯塔
??清远连州市
广清两地校际合作开班,
助力贫寒学子,
推进乡村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扶贫队伍的攻坚克难,
为一个个山里娃赢得了光明的未来。
▲连州市瑶安民族学校特色班学生表演长鼓舞。
技能帮扶 实现高质量就业
??毕节市织金县
这里,
大多数苗族妇女也都会蜡染刺绣,
但此前一直没有形成产业。
如今,
“互联网+”助力批量培养直播人才,
从未做过直播的绣娘变“网红绣娘”,
苗绣迅速成为网店上颇受青睐的时尚消费品。
▲绣娘们在直播间和粉丝聊苗绣的文化和工艺。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以来,
穗毕两地开启了“校企合作”智力扶贫新模式,
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广州港班”,
定向为广州港集团培养、输送、储备
港口大型机械操作与维护专业技能人才,
学生一毕业就有了就业好去向。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习机械操作技能。
消费帮扶 擦亮特色品牌
??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
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推动更多“黔货”走出深山。
今年1-8月,
广州市场采购、消费毕节、
黔南农特产品22.85亿元,
两地17个县“一县一品”愈加响亮。
▲毕节市百里杜鹃艳满天。
医疗帮扶 织起百姓“健康网”
??黔南州妇幼保健院
以前当地老百姓得了复杂的病症,
只能到外地的综合医院治疗,
现在广州医生通过“帮带教”的方式
实现了“就地造血”,
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百姓们在当地就能治好病了。
▲“带不走”的医疗扶贫队。
??梅州市五华县双华镇竹山村
之前村里没有医院,
村民遇上生病,
只能找赤脚医生,
或到数公里之外的医院看病,
如今村里建起了规范的卫生站,
还开通了门诊医保的报销,
医疗专家每年定期到村送医、送药,
切实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竹山村建起的卫生站。
对广州来说,
扶贫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帮扶,
更是扶志、扶智、扶心。
广州因地制宜,举全市之力
开出“产业扶贫”“易地扶贫”
“教育扶贫”“技能扶贫”
“消费扶贫”“医疗扶贫”等
六味精准扶贫“药方”,
实实在在地点亮了贫困村的脱贫奔康路。
当下,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广州重任在肩,信心满怀!
编辑:苏运菊、郑兴民
素材来源: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华社、人民日报、多彩贵州网、广州市协作办、广州市派驻清远市精准扶贫工作队、世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