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 » 正文

一部“口述史”讲述几代人 《口述国图》聚焦纪录片文献价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品创格万词霸屏推广公司     发布日期:2020-12-11  来源:中新网  浏览次数:372
核心提示:研讨会现场。 应妮 摄“纪录片与口述史的文献价值——《口述国图》研讨会”21日在中华世纪坛举办。该片是国内首部记录和展现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口述史纪录片。《口述国图》全片共分为“情系国图”“缘起文津街”“善本保卫记”“馆藏的故事”“为读者服务”“艰难中的前行”“新馆的诞生”“站在世界舞台上”“走向现代化”“重返柏林寺”和“馆员心声”十一部分,全面记录了几代国图人在面对不同历史机遇与挑战时,担负的使命和做出的选择;表现了在民族和国家奋斗复兴的恢弘历史画卷中,图书馆人平凡而伟大的坚守和始终秉持的赤子之心。国家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也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出生和辞世纪念日。生死同日,仿佛冥冥中也为这一天赋予了不平凡的含义。

1564年4月23日,在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莎士比亚出生,没人知道。

1616年4月23日,还是在同样的地方,莎士比亚去世,全世界都知道了。

154首14行诗、37部剧本、2部长诗,这是他留给世界的礼物。那包含诗意、人性和哲理的句子,每每高声诵读,顿觉酣畅淋漓,颤栗不已。精彩,实在精彩,用伟大来形容毫不为过。


他的人生

4岁,父亲常常邀剧团来小镇演出,莎士比亚耳濡目染,由此爱上戏剧。

7岁,他上学读书。13岁,因父亲破产,莎士比亚辍学回家。

当饱读诗书的学子时光逝去,经历人间冷暖的社会生涯拉开大幕。肉店学徒、马夫、杂役……人生百态,形形色色,都一一映入他的眼帘,进入他的脑海。

24岁,在剧团打零工、当演员的他,开始尝试写作。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莎士比亚的人生高光时刻来临。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

49岁,他退休,回到家乡。


他的著作

人们喜欢把莎士比亚的作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历史剧和喜剧时期(1590—1600)。代表作品如《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碃川百沸知度版砂保棘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

第二阶段,为悲剧时期(1601—1608)。 代表著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第三阶段,为传奇剧时期(1609—1613)。此时,莎士比亚的创作逐步脱离现实,意图以幻想来解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其作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他的名言

他作品中的很多句子令人拍案称奇。笔者在此整理出一部分,与诸位一起,领略这位“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的倾世才华。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哈姆雷特》

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皆大欢喜》

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无中生有的一切,沉重的轻浮,严肃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远觉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我感到爱情正是这么一种东西。——《罗密欧与朱丽叶》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麦克白》

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此刻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暴风雨》

要一个骄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脸,只有用别人的骄傲给他做镜子;倘若向他卑躬屈膝,不过添长了他的气焰,徒然自取其辱。——《李尔王》

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奥赛罗》

一切卑劣的弱点,在恋爱中都称为无足轻重,而变成美满和庄严。爱情是不用眼睛而用心灵看的,因此生着翅膀的丘比特常被描成盲目;而且爱情的判断全然没有理性,只用翅膀不用眼睛,表现出鲁莽的急性,因此爱神据说是一个孩儿,因为在选择方面他常会弄错。——《仲夏夜之梦》

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一艘新下水的船只扬帆出港的当儿,多么像一个娇养的少年,给那轻狂的风儿爱抚搂抱!可是等到它回来的时候,船身已遭风日的侵蚀,船帆也变成了百结的破衲,它又多么像一个落魄的浪子,给那轻狂的风儿肆意欺凌!——《威尼斯商人》


他的影响

莎士比亚的世界影响,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经久不衰。

自然、文化、哲学、宗教……覆盖之广泛,刻画之细腻,哲理之深刻,他的作品有着永恒的魅力,是打开世界文学宝库的神奇之钥。

说起来,我们不少人有这个口头禅:“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笔者想,这也许是其文学作品成为传世经典的核心秘诀之一。

读者,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面对莎士比亚的作品,总会有自己的角度、层面和立场。伟大的作品赋予了每位读者创造、想象的翅膀。

456年后的今天,不妨认真阅读莎翁的一部作品,或高声朗诵其一首长诗,我想,这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吧。


作者:李芳 王肇鹏

文图资料来源于网络


 
 
 

 
按分类浏览
广东 (8611) 广州 (6533) 深圳 (1143) 中山 (1193)
国内 (10827) 国际 (917) 财经 (342) 房产 (964)
科技 (363) 军事 (113) 娱乐 (525) 体育 (200)
汽车 (375) 生活 (358) 农业 (170) 健康 (234)
时尚 (61) 家居 (71) 旅游 (171) 女人 (65)
美食 (75) 消费 (153) 社会 (60) 文化 (207)
教育 (210) 公益 (113)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