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广东 » 正文

惠州博罗让新思想走进千家万户 以文明实践助推高质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品创智慧建站公司     发布日期:2020-07-06  来源:南方网  浏览次数:34
核心提示:惠州博罗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8个、实践站378个。图为三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南方日报记者 吴明 摄  盛夏时节,惠州市博罗县石坝镇三嘉村龙底文化广场,听说镇里的百姓宣讲团要来“传经送宝”,村民陈素娥早早坐在树荫下等候。当天上午,6名百姓宣讲员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等主题,以说乡音话家常的形式进行了绘声绘色的宣讲。“党和政府给了这么多好政策,我们要抓住机遇创造更好的生活。”陈素娥说。  2018年8月,博罗被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成为全国50个试点县(市、

  惠州博罗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8个、实践站378个。图为三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南方日报记者 吴明 摄

  盛夏时节,惠州市博罗县石坝镇三嘉村龙底文化广场,听说镇里的百姓宣讲团要来“传经送宝”,村民陈素娥早早坐在树荫下等候。当天上午,6名百姓宣讲员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等主题,以说乡音话家常的形式进行了绘声绘色的宣讲。“党和政府给了这么多好政策,我们要抓住机遇创造更好的生活。”陈素娥说。

  2018年8月,博罗被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成为全国5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两年来,当地积极发挥志愿服务作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潜移默化中把新思想、新风尚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同时,通过厚植文明底色,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以“乡土味”来“润民心”

  “汉朝初授姓囊萤照读诗书继世振家声,宋代始开基豸史流徽忠孝传家绵世泽。石柱上的这幅门联,囊括了车氏的来源、家族迁徙……”博罗县泰美镇车村村拥有630余年历史的车氏宗祠内,77岁的退休教师车应腾正在用客家话授课。他由古说今,从先祖车邦佑为官清廉、不畏权贵的历史典故,讲到如今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台下,40余名村民神情专注,听得津津有味。

  宣讲“乡土味”,效果“润民心”。近年来,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博罗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搬到祠堂、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让群众更乐学、易学、爱学。

  车村村党总支书记车碧锋认为,在老祠堂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既赋予了好家训、好家风新的时代内涵,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

  “国家方针政策、社会时事关注度高,但由于基层群众理解力、接受力不一,让基层理论宣讲容易听懂、有吸引力就显得很重要。”从事基层宣讲工作20余年的博罗县委党校副校长徐进认为,百姓宣讲员既是传播党的好声音的“传声筒”,又是将宏观政策化为微观事例的“翻译官”,“要既讲高度,又讲温度;既增信心,也暖人心”。

  接下来,博罗将在“1+10+N”百姓宣讲队基础上,突出“传播新思想 奋进新时代”主线,选拔培训200名“新时代宣讲员”,创新“方言+文艺”的理论宣讲方式,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村里就和进了城一样”

  夜幕降临,暑气渐退。博罗县湖镇镇黄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的广场上,村里的舞蹈队又开始排练新节目。“大家再看一遍示范,动作打开,眼神跟着手势走。”舞蹈队队长陈贵娴说。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开展,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悄然发生改变。

  目前,博罗全县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8个、实践站378个,并拓展建设形成“中心、所、站、基地、点、户”六级阵地网络,实现县镇村全覆盖。形式多样的平台和阵地,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与精神需求。

  在三嘉村,新时代文明的馨香浸润村民心田。2018年12月,三嘉村在村委大楼挂牌成立三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以龙底文化广场为阵地增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设有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功能室,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

  “过去村民空闲时,总是往麻将馆跑。现在村里灯饰亮起来,村容整洁靓丽,散步、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村民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来村里就和进了城一样。”返乡发展的“85后”周玉芬说,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早已成为她学习、健身、娱乐的“第二课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将文明新风尚带入村子。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博罗县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资源优势,组织发动各级志愿服务队伍参与防疫宣传、环境整治、秩序维护、心理疏导、文明倡导等工作,集结起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

  以三嘉村为例,疫情期间,村里6支志愿服务队全部出动,穿上志愿服,每天24小时在村口、乡道值守,还配合疾病控制机构做好宣传教育、人员排查等工作。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乡风清,产业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既帮助群众拓展了视野、转变了观念,也激发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博罗县各村支“两委”纷纷以文明新风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富民、产业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三嘉村白莲种植基地,百亩荷花映入眼帘,荷香四溢,不时有游客驻足拍照。三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元赐介绍,池中的荷花是他在外省带回来的品种,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准备以荷花为主题,打造集荷花种植、观赏、体验、摄影、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观光园区。

  “去年我们试用了30亩,收益可观,今年就扩展到了150亩,明年计划增至300亩。”周元赐介绍,除了游客观光收益外,今年种植的150亩白莲,晒干后预计收获干莲子3万斤。平均下来,一亩白莲的产值约有8000元至1万元。

  白莲的种植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有助于解决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周元赐告诉记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白莲种植基地采摘加工莲子,一天可收入120元。另外,基地年利润的30%将用于资助村里的扶贫工作。

  在泰美镇,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为主的讲师团活跃在乡间的农家小院,广泛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文明实践的生产力、吸引力、影响力,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在泰美镇党委委员黄伟任看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行动为脱贫攻坚筑牢了思想基础,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记者手记

  让老百姓由“配角”变“主角”

  年近七旬的退休老军医董四军是惠州博罗出了名的“热心肠”。他坚持下乡开展中医义诊,多年来风雨无阻。而且,他还当起了“老师”,手把手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年轻志愿者,到现在,他已有20多个学生。

  其实,董四军是个“新客家”,退休后才随子女移居博罗。受到博罗浓厚的志愿氛围影响,退休后的他又多了一个“志愿者”的身份。

  博罗的大街小巷上,不时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目前,博罗全县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20万名,志愿服务队1448支,打造精品项目105项。志愿服务活动已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博罗把志愿服务融入到群众生活、生产中去,让群众在参与志愿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增强归属感、自豪感和凝聚力。

  鼓励有一技之长的老百姓参与志愿服务,让老百姓由“配角”变为“主角”,从幕后走到台前,由听众变为接地气的宣讲者——博罗的这些做法,有效破解了过去部分地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政府干,群众看”的问题。

  以文明为音符,这个岭南古县正在谱写美妙的时代之歌。

  南方日报记者 龚春辉

  统筹:洪奕宜 胡良光

 
 
 

 
按分类浏览
广东 (8611) 广州 (6533) 深圳 (1143) 中山 (1193)
国内 (10827) 国际 (917) 财经 (342) 房产 (964)
科技 (363) 军事 (113) 娱乐 (525) 体育 (200)
汽车 (375) 生活 (358) 农业 (170) 健康 (234)
时尚 (61) 家居 (71) 旅游 (171) 女人 (65)
美食 (75) 消费 (153) 社会 (60) 文化 (207)
教育 (210) 公益 (113)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